XPM·专访 | 《分层与合成》参展艺术家 Vol.1——黎朗:我的“记忆元年”
黎朗:我的“记忆元年”
在黎朗的展览单元里,“1974”这个开启了他记忆元年的数字,在投影里模糊又令人印象深刻。官方视角的1974年大事件年表中英文印刷体文字贴在墙上,390张收来的家庭照片,全部框定在6×6的尺寸内,放置在五个方向各异的幻灯机里,每张照片上都写有1974年的手写字样,像是在幻灯机的明灭之间将我们拉回到1974年,但事实是,这些照片并没有准确的年代,而是被黎朗构建在1974年。展览最终的叙述走向是展览尾部艺术家手写的个人记忆事件和这段文字的四川话独白。XPM以一篇专访以及一期tā-talk,揭开黎朗作品背后的故事。
*视频内容来自现场拍摄
【XPM-tā talk】 是XPM新推出的线上分享栏目。将定期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在XPM正在展出的展览中,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个展览、一个系列、或者一幅作品进行分享解读。 希望通过不同领域人的分享, 为大家原本熟悉的展览、作品添加新的理解纬度。艺术在很多人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馆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找到艺术与公众沟通的新方式。
【XPM·专访】Vol.1 Q: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A:黎朗
*以下内容来自XPM与黎朗的专访
Q:在创作时,为什么选择“二手图像”进行再创作?
—
A:我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部电影。在图像这个部分,我构建成了一个时间轴,以及社会在过去那个时代的一个大的图像背景。我通作品来回溯我的“记忆元年”,这些图像呈现了我对当时的社会的一种想象。因为实际上我也不知道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当时的我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模模糊糊地,非常主观地想象着。《一九七四》,黎朗
390张幻灯片、五台幻灯机播放、声音(四川话)、文本
2017
Q:1974是您的“记忆元年”,为什么?
—
A: 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记忆和感知,其实并不是从TA出生那天开始的。也许到了4、5岁的时候,TA才会对这个世界有真正的、有温度的、有物质感的感受。所以我就不停在追忆我与这个世界发生直接感知的那一瞬间是什么?我的上一个作品是书写父亲的“日期”,我在他的照片上进行书写,从他出生的那天一直写到去世那一天,他在这个世界上一共生活了30219天。在书写的过程中,我就不停地回想我和父亲最初始的记忆。当我确定某一个时间点的时候,那么那个年份对我来说就是我的记忆元年,对我来说,我的记忆元年就是1974年。年初的某一天傍晚,从收音机里传来女播音员高亢的声音,是在说一部电影,那晚的声音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二十多年后我才知道,这部电影是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展览现场
Q:这些老照片,对您最重大的意义是什么?
—
A:打破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历史上哪怕一个非常细枝末节的东西,都会影响到往后的40年,甚至50年。我们现在很多关于历史的细节已经流失了,所以我的作品其实是在做一个“口述史”。通过这些老照片,让大家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那个年代的样子。展览现场我的四川话画外音,是在述说我关于1974年的记忆,但其实都是有指向性的,我个人的记忆只是展览的“表层”,真正的内核,是想和大家探讨图像,摄影,艺术,和“真实”,这样才比较有意思。什么是真实?安东尼奥尼在《中国》这部影片中,将摄影机聚焦在中国普通的老百姓身上,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工作和闲暇的时光。这是安东尼奥尼眼中的中国。所以我更想知道,当时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图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而展览现场的照片,全是中国人自己的记录,这些照片回答了这个问题,但这些照片真的是那个时代真实的写照吗?展览现场
Q:在众多的老照片中您是怎么选择出,您认为可以代表自己记忆的照片的?
—
A:就是气氛。这完全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我觉得这些照片能代表我对那个时代的感觉。在我的想象中,夏天就应该是那样的,那时候的大姐姐就应该是这样穿的,当时的小朋友就应该这么调皮,这么好玩。这些都非常主观,就是我“虚构”的东西。展览现场
Q:虚构与真实,您更喜欢哪一种?
—
A:我觉得虚构的东西会更好玩一点。真实就不好玩了,其实根本没有真实这样一个说法。什么是真实?根本就没有真实的东西。当时间过去以后,我们会用各自的话语来述说一件事情。而当我们用着各自的话语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主观的描述,而当一旦有主观的成分在,客观逐步退场,主观不断思考。展览现场
Q:这次展览的作品的创作过程,能说一说吗?
—
A:在创作过程中,我把自己化身成电影导演,调度这些碎片化的图片,来完成自己记忆中关于1974年,我的记忆元年的梳理。像是让自己的记忆重现,如果你从第一张开始看到最后一张,会发现我是在模仿一部电影,这仿佛是我的一个小心思。展览中第一张幻灯片白底黑字写着1974年,第二张的画面我用中英文写着“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第三张的事情发生在1974年,我引用了科恩兄弟的《冰血暴》。这是一部虚构的影片,它是由一个小的事情,添加了很多真实的事情,再加上很多想象,拍成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影片不断地给观众强调真实的故事,但其实也是假的。展览中你也会看到很多空白画面,这也是我小时候看电影的记忆。实际上我的这些都是在模仿,像拍电影一样。另一方面,作品中第一张照片和最后一张照片,是我在对安东尼奥尼电影的呼应。安东尼奥尼电影的最开始,是1972年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纪念照片的一个人。所以开篇我就用了一个小朋友在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照片,仿佛是我自己小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拍的一样。还有最后一张照片是一个演出完的女演员拿着枪,这些都是在“复印”安东尼奥尼的电影。
Q:您觉得这些照片,能代表您关于1974年的真实样貌吗?或者说,有很好地还原您的记忆吗?
—
A:我不知道。我的整个作品到现在为止呈现在展厅,其实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未完成的状态。只是在我自己角度的理解,我希望观众在看到这些图像、文字,听到这些声音,他们能够去叩问自己:我最初的记忆是什么?这一环接上之后,最后的完整是通过他们的思考去填满。🎬下周XPM·专访 | 《分层与合成》参展艺术家 Vol.2 李郁&刘波下周【XPM tā-talk】| EP4 李郁&刘波 / EP5 海杰
// 关于展览 //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三楼5、6展厅展览《分层与合成:中国当代摄影的两个动作及其实践》由海杰策展,18组艺术家共同参展。18组艺术家,将近120幅作品。展览呈现“多元化”,展厅内除了有影像作品,还有装置作品,展厅内还设有放映厅,让艺术家能用更多元的方式呈现作品。
↑“分层与合成”展览现场↑
🔍关于展览: XPM·对话 | 策展人海杰:今天,我们都面临如何处理图层的问题
XPM·新展预告|18位(组)中国艺术家的“分层”与“合成”
// 关于艺术家 //
黎朗,出生于四川成都,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成都。
黎朗曾获得过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刺点摄影奖(2019);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评委会特别奖(2015);美国琼斯母亲国际报道摄影最高奖The Mother jones Medal of Excellence(1998)。他的作品被以下机构所收藏: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成都麓湖·A4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等。
* 向上滑动了解更多艺术家信息 *本次展览同名出版物《分层与合成》
在XPM艺术品商店
及其网上商店同步销售,欢迎选购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作品、现场拍摄视频 / Amiko、董文博采访 / 蘑菇
采访大纲 / 晶晶、蘑菇
文字整理 / 蘑菇、小苏
编辑 / 蘑菇XPM「云艺术馆·ACloud」云展览·VR全景智慧观展
🔗点击图片进入